咨询热线:4008-7733-21

足不出户买放心菜 “互联网+菜篮子”让餐桌四季

        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“,住家附近如果没有菜市场,无疑是居民心里的痛。但在如今的城市里,城市更新、旧城改造等种种原因,客观上搬走了一些菜市场和便利小店,的确对于社会治理及人口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,但同时搬走的,也不乏居民生活的便利。

如何解决服务民生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极为重要的问题。近日,上海市商务委公布了648个“智慧微菜场”名单,挑拣好菜品以室内形式入驻于上海部分小区,方便快捷地解决了“买菜难”的问题。这其中的514个由食行生鲜建成,覆盖上海市除崇明、金山以外所有区域,其中宝山区已建成83个,覆盖区内多个居民集聚区。

互联网+菜篮子 百家“智能微菜场”将进驻宝山

        据了解,今年,建设100家社区“智能微菜场”被宝山区政府列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实事项目。

       在宝山区馨家园小区,王阿姨在楼下的保鲜柜上熟练刷卡,取出自家的食品包装袋,并熟练地把一条鱼袋子里的冰袋取出,放进回收箱。她拎起手中装鸡蛋的袋子晃晃:“做活动的,才三块五,这串葡萄还是送的呢,现在已经好长时间没去过菜场,习惯网上买菜了。”

这个与自助快递取件箱相仿的生鲜自助提货柜,可以让你足不出社区,就能买到生鲜食材,无论是通过网站、手机还是自助终端,只要动动手指头,就能在定点的保鲜柜里把食材取回家,这一“互联网+菜篮子”的买菜新模式,以创新的形式满足了部分市民“家门口就是菜市场”的需求。

       据宝山区商务委工作人员金晓晖介绍,依托“互联网+”平台的社区“智能微菜场”,通过在社区设立农产品直投智能冷藏柜,直接连通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社区居民,实现生鲜产品O2O网订店取,将传统线下菜场零售与现代电子商务相融合,可为市民提供24小时买菜服务,“走访下来,不少居民都表示‘很方便’”。

        为推进这项工作,宝山区商务委大力推进“智能微菜场”进驻大型居住社区以及配套薄弱的老旧小区,重点支持“智能微菜场”覆盖标准化菜市场布局不足区域,保障市场供应,并以顾村等街镇为试点,积极协调街镇和相关职能部门,召开“智能微菜场”进社区现场会,并带领物业公司、居委等相关工作人员现场参观考察已经投入使用的站点,跟踪关注和协调解决企业在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,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。

        除此之外,还联合有关职能部门,加强对“智能微菜场”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指导,每天对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,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,并要求所有产品全程在低温保鲜的配送中心进行收货、检测、包装、打码、分拣、预冷,再通过专业冷链车将用户的订单配送至生鲜直投站点智能冷藏柜,确保食材最佳品质。

        生鲜电商颠覆传统买菜模式 APP下单准点送达

        目前,宝山区的社区“智能微菜场”主要由食行生鲜负责建设。食行生鲜也专门成立了宝山区社区“智能微菜场”专项拓展团队,积极与区内社区、物业公司进行洽谈,全力推进2016年站点建设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 据数据显示,2012年,生鲜市场的99%的份额被菜场和大卖场占据,只有不到1%的份额属于电商平台。事实上,菜场已经存在了几百年,超市大卖场存在了15年,而生鲜电商只是新生事物。但此时,食行生鲜创始人兼CEO张洪良却嗅得商机,他说:“尽管电商平台占比还不到百分之一,但该数据的存在就意味着它得到了认可,也意味着生鲜电商渠道变革正在开始,其成为品类的机会出现了。”

“80、90后是网络培养起来的一代,目前已经成长为家庭消费的主力军,网购对于他们和一些有知识的老年人来说,并不是难以接受的新鲜事物。”食行生鲜首先将现场填单预定这个过程通过线上APP得以实现,配送则采用了全程冷链加独立冷柜。这些做法避免了“落地电商”在物流配送方面存在的弊端,如,食材都混杂放在一个冰箱,居民取菜时,义工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查找核对;如果用户忘记前来取菜,义工还需要电话通知,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也不能保证新鲜食材第一时间准确到达用户的手中。

食行生鲜APP页面

食行生鲜APP页面

        “ 设立柜子时,我受到了超市储物柜的启发,将其打造成互联网的终端,食材何时入柜,用户何时取走食材,小区多少柜子空置等都会形成后台大数据。”张洪良认为,准确把握用户的数据,可以有效提高服务水准。他透露,柜子的大小,材质、温度,控制程序等完全自主设计,并经过了多次实践不断完善更新。目前,食行生鲜的柜子已经更新到第三代。

        在物流方面,食行生鲜严格控制时效。张洪良表示,食行生鲜实行订单制配送,每天晚上12点之前截止收单,前一天的订单会根据客户的需求,在次日的上午9点半或下午4点这两个时段送至小区,并承诺延期赔款。

卖得比菜场还便宜?且听食行生鲜的“生意经”

        “大家觉得生鲜电商不赚钱,但我怎么算都赚钱。我们的价格能比菜场卖的还低,仍然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。”张洪良想把客单价50元以下的客户群牢牢地抓在手里。他说,目前的生鲜电商一般更愿意做进口水果、牛排、三文鱼等高附加值的商品,再通过满百包邮等方式做大客单价。食行生鲜却主打大众生鲜食材,即蔬菜、肉禽蛋等日常高频品类,由基地直采,冷链配送到冷柜,使部分品类为“零库存”。

        “我们的价格比菜市场便宜15%到20%。”张洪良表示,如果能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和采购降低损耗,就可以抢占传统线下的市场。农贸市场和商超看似效率高,其实是繁忙给人的虚假印象。流通非常碎片化,损耗达到20%到30%。“和传统线下渠道比,在便捷、安全、新鲜、价格四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对称的竞争力。”

“便捷”容易理解,“新鲜”是因为全程冷链到社区冷鲜柜的模式,“价格”则是因为预定制消费加基地大规模直采减少了损耗。在谈到食品“安全”问题时,张洪良说,损耗同样也是食品安全的原罪,“有句话叫’水果不烂,小贩笑烂’,中间环节很多的安全问题都是商贩为了减少损耗带来的,比如他们会用甲醛浸泡娃娃菜根部,用硫磺熏制冬笋,加孔雀石绿来让鱼活的更久一些。但是最终这个菜到底新鲜不新鲜,消费者一吃就能评判。”

        传统生鲜电商难做,根本在于运输保存过程中的损耗,加上昂贵的冷链建设成本等,反映为“订单履约成本(平均每个订单所投入的人员、物流及其他运营成本和值,含优惠券及促销成本等)”过高,造成只卖高附加商品,日常刚需品类稀少,价格昂贵、时效差,以及脱冷、不新鲜等种种问题,让消费者失去信任,最终又抬高履约成本,造成死循环。

社区自提冷鲜柜

社区自提冷鲜柜

        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也是生鲜电商的另一个老大难问题。除快递上门配送外,不少平台选择与便利店合作,由便利店老板上门配送。而食行生鲜的解决方案是“生鲜柜”。张洪良在超市储物柜的基础上,加上了制冷功能,并且给柜子连网。这样果蔬何时入柜,入柜后温度是多少,有无故障等均可网络管理,从而达到了对果蔬挑选、系统分发、物流等多方面的掌控,解决了生鲜对全程冷链物流的需求难点。同时,通过柜子模式,还可以达到对成本的控制,首先节省了配送的人工成本,再者选择公众场所、公共区域设置保鲜柜,还省下了店面的商业租金。

       目前,由食行生鲜领衔投资运行的“智能微菜场”已经遍布上海各个区县的多个社区,并且每日都在增加。网友“满满妈”感慨道,“下班后再也不用强打精神逛菜场了,打雷下雨天不用出门买菜了,拿起手机点单,静静在家等候就行了。”
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 

© Copyright 杭州巨步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15801号